找回密码
 【免费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8|回复: 0

[分享]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dsu_paulsign:classn_11

453

主题

1

回帖

520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201

VIP勋章

发表于 2017-11-6 15: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A学生的主体性
B学生的差异性
C学生的创造性
D学生的发展性
【答案】A
【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材料、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做选择,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表现。
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文化传承功能
B文化创造功能
C文化更新功能
D文化传播功能
【答案】D
【解析】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传播和交流作用。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不断优化各自的文化,使文化相互发展、相互繁荣。题干中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我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的做法,体现了教育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
3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答案】B
【解析】卢梭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教育,认为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还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提倡要高度尊重儿童。题干中“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卢梭。
4小芳常常因为不守纪律而受到批评,但她不以为然,还说只要学习好,守不守纪律无所谓。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应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践锻炼
【答案】A项。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题干中小芳学习好却不遵守纪律,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采用说服教育法。
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少先队的入队年龄是()。
A.6~12周岁
B.6~14周岁
C.7~12周岁
D.7~14周岁
【答案】B项。
【解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第十一条,我们的队员: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
6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这属于()。
A.志愿服务劳动
B.社会公益劳动
C勤工俭学劳动
D.自我服务劳动
【答案】D
【解析】自我劳动服务指照料自己生活,保持环境整洁的劳动。学校德育途径之一和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学生参加劳动的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日常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勤劳整洁的习惯,节俭持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等良好品德都有重要作用。内容包括家庭里和学校里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基本上都是自我服务性劳动。学校里的自我服务劳动包括做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修理学校的学习生活用品、制作教具、以及绿化和美化校园等劳动。
7.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
①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②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③做学生提升能力的引路人
④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⑤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8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答案】B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楚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题目中,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以便学生能注意到这些易错笔画,这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因此,本题正确答業为B
9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A高原现象
B抑制现象
C遗忘现象
D挫折现象
【答案】A
【解析】高原现象是指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题目中,在学习舞蹈动作过程中,刚开始进步很快,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属于技能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答案】D
【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本质特征。题目中教师在“直角三角形”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结果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表现性目标。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5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促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题目中,马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在他回答后鼓励他,主要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6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A.预设性
B.生成性
C启发性
D随意性
【答案】B
【解析】生成性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题目中,杨老师在复习导入新课时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局限在于()。
A程序不清晰
B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
C缺乏逻辑性、系统性
D.不重视课程评价环节
【答業】B
【解析】泰勒提出的目标模式强调,目标的选择不仅是课程开发必须采取的第一行为,而且是整个过程的关键。可知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在于过分强调预设性目
标。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
A.设置综合课程
B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答案】D
【解析】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以增强课程对地
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9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故而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这一改动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A教学合
B言行合
C学做合
D教做合一
【答案】A
【解析】题干中陶行知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体现的是“教”“学”合一。
20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不利于()。
A.系统的知识传授
B因材施教
C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D教学管理
【答案】B
【解析】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①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②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③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④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和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⑤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⑥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⑦学生间无分工合作,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筒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0分)
【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情境;
②迁移;
③定势和酝酿效应;
④功能固着;
⑤原型启发;
⑥动机与情绪状态

22班主任培养良好班风的主要措施。(10分)
【答案】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工作:
①班主任身先士卒;
②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
③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④环境熏陶;
⑤制度约柬;
⑥加强正面教育,树立良好榜样;
⑦提倡民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
⑧充分利用班级舆论阵地;
⑨班风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班主任必须常抓不懈。

23简述访谈法的基本步骤。(10分)
【答案】访谈法的基本步骤
①设计访谈提纲;
②恰当进行提问;
③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
④适当地作出回应;
⑤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
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扭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俩,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
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好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于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
问题:
(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10分)
(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10分)
【答案】
(1)吴老师的做法不恰当,违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性、发展性、和因势利导法。
首先,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应遵循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谈话要避免老一套的政治说教方式,要力求语言通俗、生动、幽默、形象、富有情趣。要从教育入手,以教育为主,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既不能对学生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同时也不能浮皮潦草、不痛不痒地处理。材料中,吴老师看到了小海和小冰扭打在一起,应积极询问打斗的原因,针对事实情况进行耐心的说服教导,然而吴老师并没有任何道理方面的解释,违背了教育性原则。
其次,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处理突发事件,既不能敷衍塞贲,也不可小题大做,无限上纲。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处理班内突发事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指导思想与唯
宗旨。材料中,吴老师面对学生打斗,不是努力的去劝解开导,而是将问题推给了学生,让学生自行处理,这样敷衍塞责,消极对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违背了发展性原则。最后,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应遵循因势利导法。在日常突发事件中,班主任不应该只看到违纪的一面,还应该视不同的情况敏锐地洞察和发现违纪行为中所蕴含的“闪光点”,善于挖掘利用突发事件的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使之转化为良好的教育契机。针对突发事件中的学生,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学生的性格、气质特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进行巧妙的引导,使一时冲动的情绪或矛盾得以缓解,进而再通过正面教育,促使犯错误的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材料中,小海和小冰能积极向老师承认错误,此时吴老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对小海和小冰进行说服教育,努力挖掘二人通过该事件之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如果只是承认错误就了解此事,将错过教育学生的良好时机,吴老师没有恰当运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因势利导法。
综上所述,吴老师的做法不恰当,违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因
势利导法,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
(2)①坚持说服为主,以理服人。从教育入手,以教育为主,让学生把话说完,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学生讲明道理。
②不能敷衍塞贲、不能大题小做,无限上纲。
③用肯定、认可和引导代替指责、训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巧妙引导,不能只看到学生违纪的一面,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④保持冷静,切不可大发雷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老师应冷静面对,避免说出过激的言辞。
⑤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有思想、有观念的鲜活个体,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教师应接纳“不完美”的学生,努力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困惑,引导学生理性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成长。

25材料
在《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与小稻秧争夺营养的杂草在除草剂的作
用下,“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上课时,于老师问学生:“谁
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小鹏举手站起来后,声音宏亮而又流利地读完了。于老师笑了笑说:
“你没完。要么你的抗药性太强,要么这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来,我再来给你喷洒一点。”
说完,用手比划着小鹏“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大笑起来,小鹏心领神会,耷拉着脑袋缓
慢而小声地又读了一遍:“完了……我们都…,…喘不过起来啦。”于老师说:“好,掌声鼓励
这才是‘有气无力
问题:
(1)评析这一段教学片段中于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10分)
【答案】
(1)材料中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遵循了教学原则,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值得大家学习。
①于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者通过教师对学习对象的形象描述,促进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于老师在
小鹏用洪亮的声音读完杂草的话后,用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展示喷药行为,帮助小鹏更好的理解课文,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②于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于老师在小鹏用错误的方式演绎课文中杂草的话时,没有直接告诉他正确的表现方式,而是通过形象的方式引导他自己去领会,做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错误的朗读课文中杂草的话时,没有直接告诉他正确的朗读方式,而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引导他自己领悟课文,做到了帮助、引导学生。
(2)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教学是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体现在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上。
①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
用是辨证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材料中,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错误的朗读课文中杂草的话时,没有直接告诉他正确的朗读方式,而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引导他自己思考领悟,做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艺术
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劳动具有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具体体现为教师要有教育机智、需要教育智慧,因材施教的进行教育。材料中,小鹏没有很好地理解杂草的话,于老师通过“喷洒除草剂”的形象幽默方式,来引导他更好的理解课文体现了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积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
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从写作特点和编者意图对本篇课文进行简要解读。(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4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6分)
【答案】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
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3)导入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
生答
师:是的,我们得到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往往很快乐的。但有一种快乐不是物质的获得,而是心理上的获得,如春风吹过,涟漪荡开,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我想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获得另一种快乐。
3、揭题
指名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iyu)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注册师之家 ( 蜀ICP备13023391号-1 ) 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从互联网各大论坛收集分享给大家。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zhuceshizhijia@163.com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GMT+8, 2024-4-25 17:36 , Processed in 0.231659 second(s), 1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